《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苴却砚》

网站首页    主页文章1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苴却砚》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苴却砚》

重新修订的若干意见建议

------徐少为

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攀枝花苴却石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苴却石的不断开采开发,新的石品层出不穷,同时,苴却石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产品种类也不断丰富,已堪称苴却石系列手工艺品;各种表现手法,各家风格也逐渐成熟,新的理念不断刷新冲击旧的思想体系…现有标准因受当时诸多因素的局限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实践证明了实施标准的重要性,也充分证明了不断适时修订更新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着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以及“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时代精神,为了更好的促进攀枝花苴却石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在产品条码和地标两项工作即将实施的背景下,标准的重新修订已成当务之急,修订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一称谓:“苴”字目前有两种读法(ju和zuo),这样不利于苴却石文化的传播推广和普及,首先,“苴”字在电脑里或字典里并没有zuo的读音,字典里有两种读音(一)ju释义:<1>大麻的雌珠,开花后能结果实。<2>鞋里垫的草。(二)cha释义:浮草,枯草:“如彼栖~”。其次,苴却石从开发之初二十多年大家都一直一致读ju,人们早已经普遍认知了习惯了,约定俗成了,突然有人考证为地方发音读zuo,于是部分人就开始读zuo,再次,“苴”字本身就属于生僻字,已经不利于苴却石文化的传播了,这样两种读法就更加让人迷惑。纵观中国石文化的命名,都是以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为原则。当然,最初命名时只注重正确读音,因还没考证到地方发音,也因此忽略了对地域文化的尊重,是有些失误,根据“尊重习惯,将错就错”的命名原则,我认为应该统一读音为ju,所有相关资料涉及苴却二字的尽量加注拼音。另外还有把苴却砚叫做“金沙砚”和“金沙江砚”的,一个砚种不能有多个名称共存,也应统一称为“苴却砚”。标准的制订和实施要有利于苴却石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苴却石文化的传播推广和普及,我们都是“苴却人”我们有传播苴却石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学术研究探讨,两种读音并存也是可以的,尊重地域文化是必须肯定的,但不能只为一己的标新立异或显示其学术水平而不顾苴却石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二,标准必须扩类:苴却石文化产业发展至今,产品种类已经十分丰富,新标准应把《苴却砚地方标准》改为《苴却砚及苴却石系列手工艺品地方标准》或者直接改为《苴却石系列手工艺品地方标准》。

三,充分考虑标准的特殊性:手工艺品是艺术品,不同于机器零件或普通商品,要考虑到每件作品均有其个性化特征,更要考虑到标准的可操作性,现有标准的许多硬指标既不便于操作同时还会阻碍作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新标准应分为柔性和硬性两部分,硬性部分是必须做到的,是产品检验和监督的依据;柔性部分现在不必强行做到,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性、引导性、鼓励性的内容,慢慢过渡,逐步做到。

四,明确砚的功能:文化载体功能,观赏收藏功能,研墨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载体功能不能随着研墨功能的弱化而降低,反而要进一步强化以弥补研墨功能的弱化,既要传承弘扬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也要传播攀枝花的地域文化,真正成为攀枝花面向世界的文化名片;苴却砚贵为“中国第一大彩砚”其价值在于苴却石的石品石德色彩花纹,并不在于雕工有多么精到,和其它砚种相比雕工并非苴却砚的强项,再者,雕工可以重复可以超越可以模仿甚至用机器复制,不具备收藏的唯一属性,只有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放大其观赏收藏功能才能充分尊重保护和展示苴却石美妙的石品石德,发挥苴却石的优势,也同时弥补研墨功能的弱化;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研墨功能允许弱化以顺应自然,但是砚文化不能全部丢掉,因为苴却石是基于砚材石才得以名噪天下的,离开砚文化这块土壤,苴却石比之中国大地上很多石种实在算不得什么。

五,强调“手工”的重要性,坚决遏制模具复制机雕重复的商品性行为。手工艺品是艺术品不是商品,中国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就在于“手工”生产,在建国之初,周总理亲自过问,“手工艺品”换取外汇曾为国家渡难关谋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直到今天,无论国人还是外国友人也只青睐手工艺品,无论科技有多么发达,“手工”依然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生命,机雕是在扼杀中国工艺美术,是对苴却石石品石德的极度不尊重,是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在践踏上天对攀枝花人民的恩赐,是对苴却石手工艺工作者的亵渎,重复累赘千篇一律让人视觉疲劳的商品砚批量充斥市场,是严重扰乱和破坏苴却砚市场秩序…对攀枝花苴却石文化产业而言几乎就是犯罪行为。

六,石品种类需要扩充,重新征集收录,统一命名。苴却石开采开发至今,新的石品层出不穷,平时同行之间缺乏交流研讨,新的石品各自叫法不一,大多借用其他石种类似的石品名称。因此有必要广泛征集收录新石品的的图片资料,组织同行专家学者统一命名,命名借鉴其他石种与中国石文化大家庭接轨是可以的,更重要是要通过石品名称体现苴却石有别于其他石种的独有特质和攀枝花的地方特色,彰显攀枝花的魅力,传播攀枝花的地域文化。千万不要弄成最具特色的攀枝花苴却石,结果石品名称却全然抄袭没有一点个性特征。

七,坚决杜绝虚假行为,1,人为粘接石眼,人造石线等;2,假冒苴却石行为等。一些利欲熏心的生产单位和个人用其他产地的类似石材冒充苴却石牟取暴利,严重损坏消费者利益和冲击苴却石文化产业,引起市场混乱。当然,整个攀西大裂谷漂亮的石材很多,各地陆续发现很多类似砚材,石品也很好,积极开发也是应该的,但不能搞虚假行为,可以采用一种折冲的办法:把苴却石定义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苴却石专指产于攀枝花市仁和区行政区域内的砚材石,广义的苴却石是指产于攀西大裂谷同一地质结构层带的类似的砚材石,因石材沉积的区域差异和成分差异,各地砚材石有许多共性,也存在差异性,可以叫做苴却石系列,比如“苴却石之黎溪石、苴却石之冕宁石、苴却石之德石”等等,但产品名称是什么就叫什么,必须标明,不可笼统称为苴却石。

八,尊重石品,发挥苴却石优势。设计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尊重和保留天然石品,不可一味追求雕工机巧而破坏苴却石自身的美,结果是舍本求末,丢了西瓜拣芝麻,费力不讨好;用心读石,最大限度展示天然石品,不可埋没石品,雕多雕少怎么巧雕,最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艺,天人合一,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像尊重朋友的品德一样尊重石品,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如何人为因素与天然的和谐,切不可刻意大幅度改变石材,一味破坏天然成分让石品损失殆尽来显示自己的雕刻水平,辜负了“中国第一大彩砚”的名誉。

九,鉴赏:外面的人们对苴却石知之甚少,每件苴却石作品销售出去,就是一次苴却石文化的有效传播,因此,每件作品应由官方权威机构签发收藏证,由业内专业权威人士撰写鉴赏:包括石品、雕工、文化内涵,作者情感等等。

十,修订后的新标准要加大宣传力度,上报下发到各级各相关部门,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士人手一册,甚至组织从业人员学习体会,用以指导创作生产。

以上十点与相关部门的、广大关心支持攀枝花苴却石文化产业的以及同行的仁人志士们共勉!

 

拙工德石文化中心

四川攀枝花拙工德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拙工董事长:徐  

2013220日于攀枝花


2017年7月4日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