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雕名家徐少为——德馨艺方精 作者:江 鸟 作家,文艺评论家

网站首页    主页文章1    砚雕名家徐少为——德馨艺方精 作者:江 鸟 作家,文艺评论家

砚雕名家徐少为,德艺双修,以德服人,以德交友;作家,文艺评论家江鸟先生(原名兰绍鸿)甚是感动,专门为其撰写此文,本文发表于《攀枝花晚报》2011-4-13


砚雕名家徐少为:德馨艺方精

                                                                            作者:江 鸟     作家,文艺评论家


       作为砚雕家。徐少为津津乐道的,首先是仁德,其次才是砚艺。他酷爱砚艺更崇尚仁德。《易·坤》有语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说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厚德载物”——是他坚定的信念。他的两个举措足以明证唯吾德馨:一是设立“孝道假”。二是建立“德育奖”。虽然,这两个举措,让人顿生歧义。非议者以为这与砚雕艺术风马牛不相及,不屑。肯定者以为德者匹夫之志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德馨艺方精。徐少为信念坚定,德行不仅仅是停留在他的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躬身实践。德馨艺方精——徐少为说,这精确地概括了我的艺术价值观。

       ——设立“孝道假”。在徐少为任董事长的“四川攀枝花拙工德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立特定假。规定每个员工逢其父母亲生日,必须回家与父母团聚,以尽孝道。孝道假期间,工资照发,往返车费由公司报销。

        ——创立“德育奖”。 公司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支持资助德育基础教育,鼓励表彰德育优秀青少年学生以及社会各行业德育先进工作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徐少为认为:希望我们的绵薄之力能抛砖引玉,引起全社会更多志士的共鸣。如若人人都品德优秀,和谐社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为道德建设,力所能及地从我做起,

积累道德,以修身为本。唯修身也,则少了些许浮躁,少了些许铜气,多了许多宽容,多了许多宁静。唯多宁静也,方能发现“石德”,方能展示“石德”。

       石有石德。苴却石得天地之精华,经亿万年之孕育,方得温润如玉、嫩而不滑。更布金瞳玉眼,黄绿彩瞟。呵气凝珠,历寒不冰,存墨不腐,贮水不涸,磨墨无纤响,如胶似漆,发墨如油,下墨而不损毫,不如此,文人高士何以独钟苴却石砚?

       人须德馨。徐少为在“石德”之前,从来都是诚惶诚恐,小心翼翼。从来不敢盲目地贸然下刀。总是多花时间读深、读透手中的其石质石品,尊重石之肌理、石之膘色、石之瞳眼、石之品质。制作者要在因材施艺、天人合一方面多下功夫。切不可埋没了苴却石固有的优秀石品,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

       巧色,是徐少为尊重石德的具体表现形式。巧色,指的是砚雕刻过程中巧妙的、合理的、自然和谐的利用石材的色彩,充分地有效地展现石材的色彩。

下述两方作品显示了他的这种深厚的艺术造诣。

       《望洞庭》,山水摆件。规  格:36x22x150px。此砚乃刘禹锡诗意。此石具有黄绿复合膘。石质乃苴却之上乘。徐少为充分利用苴却石丰富的色彩层次,娴熟地运用自创的“微型夹叶”和“云雾山水”两种手法,将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特定意境表现得出神入化。徐少为在设计时,注重把构图的层次与色彩的层次有机结合,色彩各层面的过渡求自然和谐,虚实结合。在具体雕刻过程中,巧用膘色雕刻。近景用上一层膘色雕刻。在读透读懂了石质石品之后,徐少为认为远景如果也用上一层膘色, 跟背景虽然是分开了,但色彩和近景不分家,远山远不了,如果除了近景后面的膘色干干净净的去掉,用下一层膘色雕远景,跟近景虽然是分开了,但远景和背景都是第二层膘色又分不开了。他决定近景下面的膘色不用去掉,小心翼翼的铲薄,透出淡淡的底色,产生云雾缭绕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做远景皴远山,山头可以与背景的底色分清,背景也要淡淡的留有一些若有若无的膘色,似流云一般,这样近景、远景和背景既层次分明又隐约绵延,产生了异常突出效果——云雾山水。

 

     《水仙花》。规  格:38x26x125px。此石具有黄绿复合膘,天然石皮,青花,金田黄等。石质乃苴却之上乘,此砚巧色雕刻手法之极致表现,把苴却石石品石色利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花草题材,徐少为不主张把背景弄得干干净净,连有多少片叶子多少瓣花瓣都可以数清楚。去掉貌似的所谓精细,主张多一点意境、多一点深度和想像空间。

       徐少为认为,巧色雕刻,在巧,在自然,在别具匠心,在砚雕家对砚雕艺术的深层次把握与了解,在人与砚石的相融相谐,刻砚,他说,应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砚石,而不是刻意地改变砚石,这是砚雕艺术的上乘境界,也是我努力方向与高层面追求。

 

                                                       本文装载于《攀枝花晚报》 作者:江鸟,原名兰绍鸿(四川攀枝花人),作家,文艺评论家。2011-4-13

2018年7月3日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