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却砚的巧色雕刻 作者:徐少为
本文转载于2011年3月1日《攀枝花晚报》
苴却砚的巧色雕刻
-----徐少为
巧色,不同于俏色。巧色,指的是砚雕刻过程中巧妙的、合理的、自然和谐的利用石材的色彩,充分地有效地展现石材的色彩。
苴却石的色彩层次十分丰富,除了单一的绿膘、黄膘,更多的是多色彩多层次的复合膘。
我在苴却砚雕刻过程中,特别重视巧色雕刻的运用。
我认为,和其他砚种相比,苴却砚在设计制作、表现手法上,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应强调艺术手法的独特性。制作者要在因材施艺、天人合一方面多下功夫,多花时间读深、读透手中的料石,切勿在不懂砚石之际,盲目、匆忙地下刀。
我在设计时,注重把构图的层次与色彩的层次有机结合,色彩各层面的过渡求自然和谐,虚实结合。我认为,那种把两个颜色截然分开,甚至弄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黑绿分明(或者黑黄分明)的做法,是对巧色的不甚了解,是以俏色手法来要求巧色,那种一味地匠气十足地俏色,除了貌似的所谓精细,已经明白得没什么意味与韵味可言,而且,有些特殊效果无法表现。
其次,在具体雕刻过程中,比如巧用绿膘(或黄膘)雕刻山水砚。近景用绿膘雕刻,远景如果也用绿膘,跟背景道是分开了,但色彩和近景不分家,远山远不了,如果除了近景把后面的绿膘干干净净的去掉,用黑色雕远景,跟近景道是分开了,但远景和背景都是黑色又分不开了。我的手法是近景下面的膘色不用去掉,小心翼翼的铲薄,透出淡淡的黑底色,产生云雾缭绕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做远景皴远山,山头可以与背景的黑色分清,背景也要淡淡的留有一些若有若无的膘色,似流云一般,这样近景、远景和背景既层次分明又隐约绵延,这种效果叫云雾山水。如果膘不是很平,至少山头可以留有些膘色,叫做雪山。
苴却石除了表面膘色,黑底色中往往夹生着又一层膘,这种情况砚堂到底开多深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一定要让中间的色彩充分展示,切不可埋没了苴却石固有的优秀石品,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
另外,对于花草题材,我也不主张把背景弄得干干净净,连有多少片叶子多少瓣花瓣都可以数清楚,除此之外再也没什么了,这是一枝花,不是一束、一颗更不是一簇、一丛,摆在面上,一点意境一点深度和相像空间都没有。更何况有的膘不平去不掉,勉为其难就变成了洼坑,费力不讨好,把它雕成一片叶吧,显得很勉强不协调,而且就是一片叶而已,再没什么啦,不雕它呢,感觉后面还有内容,你可以想象是叶、是花或者其他什么都行,既有纵深感意境又好,而且省功夫,一举几得。
巧色雕刻,在巧,在自然,在别具匠心,在砚雕家对砚雕艺术的深层次把握与了解,在人与砚石的相融相谐,刻砚,我以为,应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砚石,而不是刻意地改变砚石,这是砚雕艺术的上乘境界,也是我的努力方向与高层面追求。
拙工德石文化中心
拙工德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德石拙工坊
首席拙工 董事长: 徐少为
本文发表于2011年3月1日《攀枝花晚报》 2011年2月于四川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