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石详解

网站首页    主页文章1    中国德石详解

中国德石详解


中国德石号称“天下第一石”,是指其文化内涵天下第一,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东方文化始终主导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核心的就是这个“德”字,所以“天下第一石”的称号当之无愧。从学术角度说中国德石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中国德石是指产于中国大地上的所有石品石德优秀的石材的统称,既包括四大名石、四大名砚以及苴却砚、贺兰砚、鲁砚、徐公砚、松花砚等等,也包括宝石、玉石、花岗石、大理石、水晶石、玛瑙石等等,包含但不仅限于狭义的中国德石。

 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国德石是指狭义的中国德石,也就是产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工艺石材,中国石文化的命名方式,传统上都是以产地命名,比如,产于青田县就叫青田石,产于端州,就叫端砚;顾名思义,产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工艺石材,就叫中国德昌石,简称中国德石。中国德石已经发现的有三大类:印章石,砚台石,玉石,因此就出现了中国德石、中国德砚、中国德玉三大品名。

 中国版图上有一个被世界称为聚宝盆的特殊地带,南丝绸古道上一个罕见的地球上的成矿地质带——攀西大裂谷,也就是四川盆地的四川省凉山州州府西昌市至四川省攀枝花市之间二百多公里的地带,在地质结构上是一个地质断层带,这个区域神秘而又神奇,长江源头金沙江和雅砻江横贯裂谷后汇聚,形成亚热带雨林气候,物产、矿产以及植物群落非常丰富,水资源世界第一,锦屏、官地、二滩、乌东德等巨型水电站和若干梯级水电站,不但有驰名中外的攀枝花芒果,五星大枇杷,有植物活化石铁树畔铁,更有储量巨大的钒钛磁铁矿和煤矿,也因此诞生了攀枝花市和国家钢铁基地攀钢(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百米钢轨就产于攀钢),还有50余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铜、镍、铅、锌、镉、铬、镓、钨、锡、钪、金、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也十分可观,尤其是钒钛占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占中国的百分之九十三,居全球之首;不但如此,各种工艺石材也十分了得,久负盛名的中国第一大彩砚——苴却砚以及红遍大江南北的红南玛瑙都产于攀西大裂谷,德昌县在西昌市和攀枝花市的中间地段,属大裂谷腹地,中国德石、中国德砚和中国德玉也不甘落后,争奇斗艳般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惊现于世。

 说起中国德石的发现和开发,必须先说到一位传奇人物和一段传奇故事,此人是砚雕大师、篆刻师、砚台赏析师徐少为(多少的少,曾用名徐少校),号拙工,后来皈依字常为,法号十外,业内直呼“十外拙工”,早期款识拙工,中晚期款识十外拙工,高级传统工艺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系恩师著名雕刻艺术家罗敬如先生关门弟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徐少为跟随师父学习叶蜡石(印章石)雕刻,苦于没有石材,勤奋而勇敢的他,踏遍了家乡德昌县的山山水水,后来师范毕业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当地村民祖祖辈辈流传着一首歌谣,老老少少都会,“头在八锅厂,尾在湾丘河,有人认识得破,金银用马驮”。 但是当地人不知道湾丘河在哪里,只知道在很远的米易县境内,年长的老人告诉徐少为老师,长辈们都说八锅厂那片山上有八个圆圆的山包,据说是上古的先人们埋有八锅金银财宝,但是一直没有人能破解这个秘密。于是徐老师每逢周末都兴致勃勃的跟随老乡们上山寻宝,发现这片山当中有很多很深很深的一些矿洞,当地人说,这是在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开采石棉矿留下的,已经废弃了几十年了,洞很深年代久远相当危险,不敢深入探看。宝没寻到,野生兰草,蘑菇倒是采到不少,那千古秘密还是没有破解。

 三年后,徐老师工作调动,行程一百多公里到了新的学校,不久又听到同样一首歌谣 ,只是略有改动,“头在罗锅底,尾在湾丘河,有人认识得破,金银用马驮”,当地人也不知道湾丘河在哪里,只知道在很远的米易县境内,徐老师甚是惊讶,后来才发现,虽然行程一百多公里,只不过是绕到那座山脉的背面的另外一个乡镇而已,无巧不成书啊,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冥冥中有天意,徐老师更多的认为是后者,整座山脉很大,迄今为止还没有贯通大山两边的路,历来都是一百多公里绕过去的,两边的人们并不能互通音讯,山的那边叫八锅厂这边叫罗锅底,更令徐老师吃惊的是,这里一半以上村民家里都养着马, 跟茶马古道的马帮差不多,这似乎跟那首古老的歌瑶脱不了干系。徐老师向当地村民打听,说是前几年山上大量建电网铁塔,铁塔的组件都是用马驮上去的,村民们为了增加收入,家家户户都养马,这两年铁塔已经建完了,这些马都闲着没啥用了,这种种巧合让徐老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于是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去探究,没事就在山上转转,始终还是没有头绪,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当地一个老大爷在烧草烟,用的烟锅和烟嘴儿居然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印章石材叶蜡石,老大爷说这是他爷爷传下来的,据说他爷爷给财主放羊,用罗锅底山上的石头磨制的,山这么大也不知道是哪儿找到的这种石头,徐老师反复分析认为歌谣所指的金银应该就是这些高价值的印章石材,但是这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线索又断了。于是徐老师把思路调整了一下,先不急于上山寻宝,他查阅了大量当地的一些文献资料,包括德昌县的县志,在县志办魏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清朝文人曾曰唯写的一本德昌县的县志,发现德昌县在清朝时分为四个州,德州、沧州、威龙州和普济州,再对照现有的县志一看,发现攀枝花市米易县的普威镇就是当初德昌县的普济州,湾丘彝族乡、白马镇宁华乡一带,也就是歌谣里的湾丘河一带,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颛顼龙洞就在这里。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备战备荒,因这一带有丰富的铁矿等金属矿产资源,战略上大后方需要有钢铁基地,于是成立了渡口市(后改名攀枝花市),然后就把四川省德昌县这一部分划出来,云南省也划了一部分出来包括楚雄州的永仁县大龙潭乡(苴却砚产地)等,组成了攀枝花市。 到此时此刻,徐老师隐隐觉得离真相应该不远了,然后他又大量的查阅了很多地图资料,包括当时先进的GPS卫星写真地图,在地图上反复研究,从八锅厂、罗锅底一直连到湾丘河一个叫龙潭沟的地方,整个连起来看,结果惊奇的发现整个山脉蜿蜒曲折就是一条巨龙盘旋于此,八锅厂的八个圆圆的山包刚好就是龙头上的八个突兀,罗锅底自然就是巨龙的嘴,这里有一个圆形的山包,叫元宝山,恰是龙嘴里衔着的那个宝珠,而龙尾那边,正好就是连接龙潭沟(湾丘河的支流,颛顼龙洞风景区所在地,当时还没发现),连四只龙爪都活灵活现。

 于是徐老师又亲自来到龙潭沟考察,不出所料,这个地方的人也会唱这首歌谣,也是说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寻宝的歌谣,但是当地人也不知道罗锅底在哪里,只知道在很远的德昌县境内,于是乎,徐老师又回到罗锅底,胸有成竹的准备上山动土了,在母亲的再三叮嘱下,选择了一个吉日,然后来到罗锅底的元宝山脚下,按母亲的吩咐,在太阳刚出山的辰时,点燃三炷香,给山神爷和土地菩萨叩了三个头,说明来意,要动土寻宝,请菩萨关照,然后徐老师才开始用铁锤等工具在元宝山上叮叮当当敲敲打打,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终于发现了中国德石——质量上乘的叶蜡石,这是做印章最佳的材料,有黑白两色与寿山石的荔枝冻异曲同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正好就是那老大爷做烟锅的那种石材,徐老师欣喜若狂。采集的第一批石材就是请当地人用马驮下山的,也正好印证那首古老的歌谣,至此,算是破解了这个千古之谜,中国德石从此惊艳世人。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徐老师都在这片山上反复寻觅,甚至又回到八锅厂,冒险进入那些矿洞里去探寻,发现所有的石棉矿里面都伴生着不同品质的印章石,徐老师相继在山体中上部发现了几十个矿点,十多个石种,有晶莹剔透的荔枝冻,玉兰白,糯米白,糯冰冻,漆黑的牛角冻,粉色的桃花冻,碧翠高雅的碧云冻,艾叶绿,橄榄绿,胭脂冻,封雪冻、鱼脑冻、金田黄,金地黄等等。徐老师继续乘胜追击,继续扩大寻找范围,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在山体中上部还发现了一种淡绿色的玉石,中国德玉从此诞生,山体中下部还发现了品质绝佳的砚材石,中国德砚由此得名,砚材石跟之前四川攀枝花苴却石极其相似,也是石品非常丰富,既有石眼,也有绿膘黄膘玉带膘等等,中国德砚的石眼品质甚至有的远远超过了苴却砚,因为苴却砚的石眼一般是黑色的心,而中国德砚的石眼多是红黄色的心,甚至还有黄色的石眼,苴却石的基色是黑中泛紫,中国德石的基色是黑中泛蓝泛青。另外在歌谣里提到的尾在湾丘河的巨龙尾部的龙潭沟龙洞风景区附近还发现了基色为紫色,带绿眼绿膘的另外一类砚材石。端砚也是类似情况,分为紫端和绿端,因此徐老师借鉴端砚的传统把中国德砚分为蓝德和紫德。后来徐老师又在原德州境内发现了一种叫牛角石的黑色石材,也适合制砚,还在沧州境内发现了一种天青色的和军绿色的印章石材。在龙潭沟还有当地人称作龙潭玉的一种玉石材料以及叫黄蜡石的印章石材。龙潭沟的水量很大终年没有变化,是从一个洞里涌出的,当地的放牛娃还告诉徐老师,这里有一个溶洞,里面非常漂亮,还带着徐老师钻进了这个大溶洞,的确非常漂亮,听这些小孩讲听,年长的人说这个洞是跟很远很远的另外一个地方是联通的,曾经有人从这边放一只狗进去,然后三天三夜以后了,这只狗从德昌的另外一个地方出来了。大概一年以后了,徐老师突然听到一个消息,就是龙潭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政府已经开发成为旅游风景区,徐老师亲自过去看的话,政府开发的这个溶洞就是国家五A级风景区,米易龙潭龙洞,就是一年前放牛娃带他探险的那个溶洞。当徐老师回到禄谷底说起这事儿,当地的老百姓也是说他们这座山有很多大小不同的溶洞,也曾经有人进去探险,但是入口是垂直向下的几十米深,非常危险,也说曾经放过一只狗下去,然后三天三夜以后从相反的米易县那边儿的一个出口出来了,徐老师判断这延绵一两百公里的山脉之中一定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和地下河,一直从德昌县的罗锅底贯穿到米易县的龙潭沟,将来有条件开发的话,将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溶洞。

 徐少为老师是一个眼光非常远大的人,当时他就准备要把家乡的这些好的石材资源开发出来,为家乡德昌县打造一个世界第一的品牌,可以代表国家的民族品牌——中国德石,他首先注册了“德石”的商标,然后注册了中国德石的英文和中文的域名,成立了德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建了中国德石网,然后就着手打造中国德石品牌,但苦于没有资金,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合伙人投资商,带着第一批中国德石样品,先后走了大半个中国,到四大名石、四大名砚的产地去考察调研,最后在福建福州结识了一位台商,愿意投资开发,讲好双方各占百分之五十股份,台商出资两千万,徐老师负责资源整合,包括矿产资源资讯、当地政府对接,矿权办理等等,徐老师回到家乡德昌县,带着样品石材多次游说,终于说服德昌县县委县政府与台湾老板合作开发中国德石,当时的政治形势正好是在马英九时代,大陆与台湾关系密切,这是一个大好的契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台商比港商更有政绩,所以当地政府也非常的重视,用了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规格接待这位台商,同时召集县委县政府八大部门联合到矿山现场办公。徐少为老师带着台商和八大部门的领导翻山越岭终于到达最近的一个印章石矿点,所有人都拍手叫好,县委书记当场拍板,德昌县境内的所有工艺石材统称中国德石,所有矿权免费给我们开发,就地建厂就地招人培养艺术人才,着力打造本县世界级的民族品牌——中国德石,繁荣我县文化产业,解决一批本地人就业,原材料严禁外运,八大部门全力配合支持。由于台商年纪大,各位领导也辛苦,就一个矿点定乾坤,别的矿点没有再去考察。此刻的徐少为老师激动万分,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迎来这历史性的时刻。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切都是天意吧,最后的结果令人失望,也许是天公不作美,也许是人在做天在看,台商本身并没有资金,他只是一个皮包公司,一个拉手而已,他需要回到台湾去找别的财团来投资,关键是这台商不讲道义,跟政府对接上以后立马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撇开徐少为老师自己带领工人去开采石材,准备用这些石材拿到台湾去找财团争取资金,自己独立开发独吞这笔财富。徐老师在这片方圆上百公里的大山,寻寻觅觅了几年,哪个沟沟坎坎哪个山旮旯他不知道啊,掌握的矿点几十个之多,台湾老板也是操之过急,就那一个矿点不到一个月就开采殆尽,谁也没想到是个鸡窝矿,造化弄人啊,这是一个常识,叶腊石其实是火山岩爆发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新石种,所以分为鸡窝矿和脉矿两种情况,鸡窝矿就是火山爆炸时飞散到某个地方的熔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田黄石就属于这种情况,没有矿脉可寻,开采完这个矿点就没有了,脉矿是火山爆发时熔岩浆顺着山体的岩缝流淌,最后火山慢慢停止运动,冷却过程中岩体蠕动形成优质叶蜡石和石棉,所以石棉矿和叶蜡石往往是伴生矿。脉矿和鸡窝矿截然相反,有矿脉可寻甚至可以开采到火山口。非常搞笑的是台湾老板又来找到徐少伟老师说是恢复以前的股份继续合作,并承诺可以先给徐老师一些钱,徐老师非常生气,回复台商这么一句话:“您还不明白这是天意呀,这是中国德石呀,上天岂能给无德之人机会啊”,从此没有再跟这个台商联系。

 经过这次打击,徐少为老师冷静的回顾了这些年的经历,进一步分析这座神奇的大山,叶蜡石和玉石是属于火山岩的产物,砚台石是沉积岩的产物,也就是说,几亿年前大地还是海洋的时候这片山的山顶火山爆发,产生了叶蜡石石棉和玉石,而山体中下部在海洋中的沉积岩,又产生了砚台石,一座大山既是火山岩又是沉积岩,叶蜡石、玉石和砚台石集于一山实属罕见,还有规模宏大的溶洞群,开发价值非同小可,还真不是一个区区无德的台商所能担当得了的,徐老师综合分析后发现其实整个攀西大裂谷都是横向连贯的沉积岩,在不同地段的横断面都有大同小异的砚台石材存在,后来凉山州越西县、会理县等地也零星发现一些矿点,美姑县红南玛瑙的矿点和中国德石的矿点,攀枝花苴却砚的矿点几乎是横贯攀西大裂谷的一条直线,也正好印证了这个分析,所以中国德石与攀枝花苴却石异曲同工非常相似就不足为奇了。只是整个攀西大裂谷在靠近河床的地方,经过千万年的河水的冲刷切割表层盖山土层被揭开的地方就容易发现矿点,其它地方盖山土层非常厚,就永远不可能被发现了。徐老师认为流传了祖祖辈辈的歌谣谜底被自己揭开是天意,中国德石什么时候才得以开发应该也是天意,着急是没有用的,只能顺其自然。

 就这样一搁置下来就是若干年,再后来,国家的保护母亲河,保护长江上游原生态的国策出来,整个矿山都处在长江上游金沙江和它的主要支流雅砻江以及雅砻江的支流安宁河、茨达河、普威河以及湾丘河的环绕之中,所以中国德石的开发迎来了历史性的判决,永远都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开发可能,只能是当地村民小敲小打的弄一些,然后用马翻山越岭驮下山,这也是古老的歌谣早已预言的结果,台商没能开发也就理所当然咯。所以中国德石始终鲜为人知,并没有走进我们的文化领域,而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徐少为老师,经过岁月的沧桑,已经是年迈的老先生,即便当地的山民们一直都费心费力的给他弄一些中国德石原材料来,徐老先生又能创作几许呢,所以八锅厂罗锅底那片山将永远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首席拙工:徐少为

                                                 2021年8月26日于北京拙工德石坊


2021年8月26日 09:58